陇南:千年药乡“香”更浓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2日 来源:陇南日报

一声鸣笛,礼县大宗道地中药材——16.3吨的掌叶大黄,装船出发,运往意大利。

一片欢腾,10月13日,2018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陇南分会就要开幕……

此时此刻,“千年药乡”“陇上药仓”的陇南,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草香味。

细细品香,从中寻觅到的是陇南围绕建成全国优质药源基地的目标,以助农持续增收为主线,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园、品牌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脉络。

盛会即将开幕,步伐正是铿锵!陇南,惠及农民增收、服务医改、保护生态的“大健康”格局已然清晰。

得天独厚,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让“千年药乡”“陇上药仓”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

礼县大黄为《中国药典》规定的正品掌叶大黄,俗称“铨黄”,是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大宗道地中药材品种,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

礼县大黄只是陇南众多道地药材中的一种,甘肃出产的五大拳头药材中,有四大药材均以陇南为主产地,尤以“米仓红芪”“文县纹党”“宕昌当归”“铨水大黄”因其量多质优而名列全国之冠,均获得国家出口商品荣誉证书,畅销世界。

陇南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森林覆盖率高,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生长条件,素有“陇上药仓”“千年药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美称,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

据调查,陇南现有中药材资源2492种,其中药用植物1960种,药用动物345种,药用矿物39种;《中国药典》收载的主要品种400多种;属国家规定的珍稀濒危保护药材20种。

拥有如此底气,陇南更将中药材列为全市特色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逐步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的最佳生态区域。其中以宕昌县为主产区的当归种植基地,以武都区为主产区的黄(红)芪种植基地,以文县为主产区的党参种植基地,以礼县为主产区的大黄种植基地,以西和县为中心的半夏种植基地、以康县为中心的天麻种植基地享誉省内外。

数字是最直接的成果反映:近年来,陇南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种植区域遍及全市192个乡镇,种植药农年均超过130万人;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的36%、全国的3%,在全国地级市中居前列;已建成稳定的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8000亩、种苗繁育生产基地20000亩;以红芪、纹党、当归、大黄、天麻、半夏等大宗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加工营销企业有30多家,有中药材专业合作组织2070多个;全市共注册中药材品牌商标15个。

西和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暨推介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半夏之乡”。礼县大黄、文县纹党、西和半夏、武都红芪、宕昌党参、哈达铺当归、宕昌黄芪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礼县2万亩大黄、宕昌15万亩中药材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文县的“绿色纹党”取得绿色食品认证……

不仅如此,陇南正在建设中药材市场交易体系。铁路、飞机场、高速公路等立体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为“陇药南下”和“南企北上”中药产业发展新格局夯实了路基,让陇南在全省乃至全国中药产业中的区位优势得以凸显。目前已与兰州黄河药市、成都荷花池、安徽亳州等中药材市场建立联系,形成营销网络;中药材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和我国香港、台湾。

除此之外,陇南依托科研单位的人才技术力量,已成功选育出红芪、纹党、大黄等新品种9个类型(品系)。为了保护野生珍稀濒危中药材资源,开展了穿龙薯蓣等12个种类的野生家种驯化试验示范工作。已批准成立了“甘肃省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工程实验室”“陇南市中药材研究推广中心”“陇南市中药材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中药研发平台。

致力脱贫,健康的富民产业打造出精准脱贫小康路,越走越好

走进文县中寨纹党产区代元有限公司,药香味扑鼻而来,工人们正在对收购来的纹党参进行挑选分级。

公司负责人高代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做纹党生意,经过多年发展,他的公司已拥有年产1000吨纹党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带动纹党种植30000亩,自有纹党基地5000亩。

更为重要的是,代元公司与文县纹党主产区的200多户种植户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每年为纹党产区农户带来4000多万元收入。

为了提高纹党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高代元近10年来相继推出了几款以纹党为原料的“纹党酒”“咂杆酒”等新产品。

这两年高代元又在纹党产品网上销售上做起了文章,现在,他又开始为生产纹党保健品、化妆品等高端产品而不停地奔忙……

高代元公司的发展历程是陇南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陇南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全市精准扶贫支柱产业,坚持扶优扶强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大宗品种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品种布局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在政策上大力扶持,成立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设立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基金,建成国家药源基地,不断完善带贫机制,建立产业精准扶贫合作发展模式,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陇南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扶持合作社、种植营销大户、加工企业建立中药材营销网店,开发适销对路的中药饮片、调料包,拓宽了销售渠道,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2017年,陇南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07.35万亩,中药材产业覆盖全市9县区、25个特困片带、132个贫困乡镇、涉及1086个贫困村。

加快发展投资小、周期短、效益高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提高中药材产量,提升中药材品质,已经成为陇南山区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

厚德载物,健康资源衍生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大健康”格局越拓越宽

走进官鹅沟大景区鹅嫚沟内的新坪村,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灯光的映照下如梦似幻,如诗如画。

山水人家农家乐业主杨彩芝莲高兴地说:“今年夏天来村里旅游的客人特别多,一天农家乐收入近1000元,山野菜,土蜂蜜很受游客欢迎,农民增收渠道这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

几年前的新坪村还仅有一条崎岖蜿蜒、凹凸不平、布满石子的林区小道。如今的新坪村,水泥路代替了烂泥路,简易板房变成了特色民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农户就地生财,依托旅游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根雕、奇石、山野菜等。

为了留住游客,宕昌还研发出了60道特色药膳、6种药酒,建成西北第一批10家药膳馆,引导群众发展旅游产品销售门店900多家。

“把旅游开发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联动推进,以旅游开发拉动中药材、劳务、电子商务和住宿、餐饮等行业健康发展,放大旅游产业的多元效应。”宕昌县官鹅沟大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福全说。

在2017中国优秀旅游品牌推广峰会暨旅游投融资洽谈会上,宕昌县荣获“中国最美养生休闲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美山水文化旅游名县”四项殊荣。

丰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自然生态……讲述着“千年药乡”的传奇故事,也吹响了中医药转型升级的号角,甘肃佛仁科技制药有限公司、陇南远大生物科技公司等8家公司获GMP认证。陇南取得批准文号的中成药品种有78种,中药加工产品有中药饮片、中药标准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美容化妆品等多个系列。

如今在陇南,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促进了中药大健康产业的悄然形成,展现出了涉及中药材种植,产品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在内的跨行业、跨区域的产业链,并具有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农民增收、服务医改、惠及民生及保护生态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陇南作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重要保护区域,在中药材产区形成乔、灌、藤、草多重植被,特别是大量种植杜仲、银杏等多年生木本药材,将中药材兼有经济植物和生态植物的双重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成县西狭颂风景区也把西狭颂历史文化与现代养生文化相结合,让文化游、生态游、健康游深度融合,形成养生旅游新品牌……

从“陇上药仓”到“天下药仓”,从“藏在深山人不识”到“一朝成名天下知”,千年药乡、今日陇南正在进行一场持续可见的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