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出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计划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4日 来源:陇南日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办印发了《陇南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度落实“433”发展战略,在旅游开发上集中突破,把旅游业打造成全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首位产业,培育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动力。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陇南”和打造“生态之城、活力之城、陇蜀之城”的发展定位,把陇南建成生态环境优美、旅游功能完善、文化内涵深厚、地域特色鲜明、旅游产品独特、旅游商品丰富、体制机制顺畅、服务体系健全的旅游强市和甘陕川毗邻地区生态休闲度假与历史文化观光旅游目的地。

《计划》指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在现有基础上,按照“一年起好步、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合阶”的总体要求,通过不懈努力,实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力争2018—2020年,全市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5%以上,全市游客接待量由2017年的1412万人次增加到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2017年的70.8亿元增加到150亿元。综合贡献显著提高,旅游产业成为全市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动力产业,成为消除贫困、促进就业的重要载体。力争2018—2020年,全市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由4.4万人增加到5万人以上,带动就业人数由16.2万人增加到20万人以上。品牌形象显著提升。依托全市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风情、红色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区。

力争2018—2020年,全市创建5A级旅游景区1个,实现5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创建4A级旅游景区2个,总数达到15个;创建3A级旅游景区7个,总数达到15个;创建2A级旅游景区15个,总数达到20个。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全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建成,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游。到2020年,全市星级宾馆总数达到40家,宾馆饭店标准床位达到7500张,旅行社总数达到25家,导游从业人数达到120人以上,景区讲解员达到200人。

《计划》明确,要着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工程。着力构建“一心(一个核心大景区)、两区(两大旅游集散区)三轴(三条景观主轴线)四级(四个市级大景区)十线(十条主题旅游线)、百村(百个旅游示范村)的全市旅游发展新格局。建成宕昌县、康县国家级和成县、两当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着力实施大景区改革建设和特色品牌创建工程。进一步加快官鹅沟大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大官鹅沟大景区和其他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深入推进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放大乡村旅游扶贫效应。力争到2020年,创建1个达到国家4A级景区标准的田园综合体、10个达到国家3A级景区标准的乡村旅游景区、125个乡村旅游专业村、200户品牌化农家乐和农家客栈,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30亿元,吸纳5万农民就业;着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发展多元住宿业态;着力实施旅游业态融合工程。依托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体育、康养等融合发展,培育新的旅游业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突出“不忘初心”红色主题,将哈达铺红色旅游景区、两当兵变红色旅游景区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为全国性干部群众、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着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进一步深化景区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一批旅游微小企业发展;打造“一部手机游甘肃”和智慧旅游建设工程。积极配合省旅发委建设实施“一部手机游甘肃”,构建“一中心、三体系、三朵云”手机应用平台,完善陇南旅游信息要素。建设完成全市旅游监测与指挥平台,加强智慧旅游基础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着力实施宣传促销创新工程。依托全市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综合运用新媒体、传统媒体、主题活动等创新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吸引更多的人来陇南旅游观光,努力提高旅游综合收入;持续打造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品牌。继续举办好乞巧女儿节、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等各类旅游节会,积极组团参加“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敦煌文博会”等省内外重点旅游节会,各县区要积极举办地方美食小吃大赛、工艺美术品大赛、民歌大赛等各种旅游节会,鼓励各乡镇举办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节会,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大力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商品。依据我市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积极开展旅游商品及旅游购物场所“十进”活动;扶持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商品研发企业或机构。全市开发10个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商品品牌,旅游购物收入达到旅游总收入的1/3左右;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餐饮。深度挖掘地方饮食文化,开发原生态餐饮、养生美食、特色小吃等,申报评选20种左右精品地方菜、30种左右旅游特色小吃、10家旅游餐饮名店,建设30个左右特色美食街区、10个文化餐饮街市;着力实施旅游开放交流工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参与中新南向通道和“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大九寨旅游经济圈、关天经济圈等,进一步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线路共建、客源互送、效益共赢;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2018年新建66座旅游厕所,2019年新建74座旅游厕所,2020年新建75座旅游厕所,全市国家A级旅游厕所达到530座;着力实施旅游市场治理工程。进一步规范旅游秩序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