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绵阳高校举办首届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节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0日

     12月6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举行了首届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节,非遗图片展、专家座谈、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吸引院校师生和非遗研究者的关注。

作为本次活动内容之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图片展览于日前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以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代表性非遗项目图片,从传承人、项目展示、项目工艺及项目的传承与现状等方面进行全景记录,并辅以文字对项目进行阐述。此次展览的图片,有不少图片拍摄于一百年前。这些珍贵的照片,均是此次活动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从各地征集而来用于学术研究。而那些图片中所记录的一些非遗项目,有的早已中断传承脉络,有的处于濒危境地。看到这些照片,不少参观者一边用手机拍摄,一边与同行的非遗研究专家就非遗传承与保护进行交流。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应邀到会的专家、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应该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融合,让研究成果走出校园。到场的羌族、藏族、彝族等民族的“95”后大学生们大多来自四川省的阿坝、甘孜、凉山等地,也有来自西藏的,他们为“非遗”的保护传承踊跃发言,并称赞学校举办的首届少数民族非遗节让他们在参与中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灿烂文化,更加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也锻炼和展示了自己的文艺才华。

当晚,主办方还举行了展示多彩民族风情的文艺演出,包括《藏乡人》《凉山谣》《心中的九寨》《尔玛姑娘》《女儿国酒歌》《藏女梦》《藏羌彝民族服饰走秀》等16个节目,全由该校羌藏歌舞表演等专业的学生表演。其中的《传承贴踏》《月琴舞》《萨朗姐》等都是该校师生们,用歌舞的形式,在展演着的“非遗”项目。精彩的文艺演出吸引着该校羌族、藏族、彝族、纳西族、蒙古族等许多同学到场观看。晚会后,近千名师生围着篝火跳锅庄,现场气氛热烈。近年来,在位于该校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指导下,该校成立的“羌藏文化保护与发展促进会”至今已9年了。在学校的支持下,这些年来,一系列羌族、藏族、彝族等文化保护活动陆续开展。经常都会组织学生一起跳萨朗舞、锅庄等,并开展文艺演出、学术交流和非遗讲座等,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传播了民族文化。